四月的慕尼黑,空气里本该弥漫着啤酒花的淡香和春日暖阳的慵懒。这个赛季的尾声,安联球场周遭却凝结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沉重。积分榜上,那抹熟悉的红色(拜仁)不再是一骑绝尘,身后身着黄黑战袍的多特蒙德,如同饥饿的猎豹,紧咬着分差,步步紧逼。联赛仅剩五轮,这场即将在安联上演的直接对话,被所有人视为决定冠军归属的“天王山之战”。
赢,则海阔天空,掌握绝对主动;输,则可能一泻千里,将半程辛苦建立的优势拱手相让。
更让拜仁拥趸揪心的是他们的“锋线核武”,被球迷爱称为“我们的梅西”的罗伯特·莱万多夫斯基。这位过去几个赛季视进球如草芥的超级射手,竟罕见地陷入了持续数周的进球荒。皮球一次次滑门而过,或被对方门将神勇化解。媒体的显微镜早已对准了他,质疑声如同慕尼黑上空突然聚集的乌云,沉沉压来:“莱万老了?”“他的巅峰已过?”“关键时刻还能指望他吗?”甚至连他标志性的冷静面容下,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焦虑,也被媒体镜头敏锐地捕捉、放大。
训练场上,气氛微妙。主教练弗利克的眉头锁得更紧了,训练科目反复围绕着禁区内的抢点与终结。队友们依旧信任地将球喂向他,但每一次尝试未果后,那无声的叹息似乎都在训练场上空回荡。莱万自己,加练射门的次数更多了,汗水浸透球衣,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专注和锐利。
他清楚,质疑需要用最直接、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去粉碎——就在这块场上,就在即将到来的这场大战中。
对手多特蒙德,则带着高昂的士气和精密的战术杀到慕尼黑。他们的年轻风暴哈兰德状态正炽,配合着桑乔、罗伊斯等一干好手,进攻火力凶猛且充满激情。主帅泰尔齐奇赛前接受采访时,语气平静却暗藏锋芒:“安联是伟大的球场,但我们无所畏惧。我们来这里,就是为了带走胜利,改变格局。
”黄黑军团的目标清晰无比:踩着死敌的肩膀登顶,搅翻德甲的王者秩序。
赛前发布会上,弗里克罕见地没有过多谈论战术细节,而是掷地有声地回应了关于莱万的问题:“罗伯特是职业球员的典范,是顶级中的顶级。进球荒?那不过是一个伟大的射手在进球前必须调整呼吸的片刻。我相信他,整个团队都相信他。明天的比赛,他会给出答案。”这份近乎固执的信任,是压力,也是莱万心中最急需的燃料。
比赛日终于来临。安联球场座无虚席,红白浪潮汹涌澎湃。南看台巨型TIFO展开,是拜仁队徽和一句简洁有力的标语:“MiasanMia!”(我就是我!)这是巴伐利亚人深入骨髓的骄傲宣言。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味、啤酒味和一种近乎悲壮的决心。球迷的歌声震耳欲聋,既是给主队的助威,也是向对手施加的无形压力。
随着主裁判一声哨响,这场牵动整个德国乃至欧洲足坛神经的天王山之战,在巨大的声浪中拉开帷幕。开场哨音如同发令枪,瞬间点燃了球场内的所有能量。多特蒙德反客为主,依仗着年轻的冲劲和精密的快速传递,向拜仁腹地发起猛攻。哈兰德如同一头出笼的猛兽,利用强壮的身体和惊人的爆发力,不断冲击着聚勒和埃尔南德斯组成的中卫线。
罗伊斯的穿针引线,桑乔在边路的灵动突破,让拜仁的防守一度风声鹤唳。
拜仁似乎有些慢热,或者说,背负的压力让他们的传接球不如往日流畅。基米希和格雷茨卡在中场的缠斗中略显吃力,格纳布里和科曼在边路的突破也频频受阻。最令人担忧的是莱万。他积极地回撤接应,努力寻找空间,但几次在禁区内的触球,或显得沉重,或被对方中卫胡梅尔斯、阿坎吉提前预判破坏。
第25分钟,莱万获得一次绝佳机会!基米希精准的过顶长传找到反越位成功的他,面对出击的门将科贝尔,莱万的挑射……却稍稍高出横梁!场边弗里克狠狠挥了下手臂,替补席一片扼腕叹息,而莱万则双手掩面,深深吸了一口气。多特蒙德球迷看台爆发出刺耳的嘘声和嘲笑。
压力,如同实质般压在每一个拜仁球员,特别是莱万的肩上。上半场以0:0结束,控球率拜仁占优,但真正有威胁的进攻,多特蒙德反而更多。更衣室里气氛凝重,弗里克必须做出调整,也必须唤醒那个沉睡的“关键先生”。
十五分钟的中场休息,对拜仁将士而言,漫长而煎熬。更衣室里,弗里克没有咆哮,他用冷静甚至带着点冷酷的语气剖析着上半场的问题:“他们(多特)的跑动比我们积极,对抗比我们凶狠。这不是我们应有的水平!我们需要提速!需要更多的无球穿插!罗伯特,”他看向莱万,“不要背负包袱,忘记那些射门。
回到你的位置,做你最擅长的事——出现在那里,然后,终结它!我相信你出现在那里,皮球就会找到你!”
下半场易边再战,拜仁的进攻节奏明显加快。萨内替换下略显沉寂的科曼,他的速度和内切为拜仁的右路注入新的
本文仅代表作者开云体育观点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开云体育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